科技铸新质,产业创未来。作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国家重大战略性平台,当前,南沙正不断完善集源头创新、技术攻关、产业孵化、企业培育、科技金融为一体的创新体系,以源头创新、技术攻关、产业孵化、企业培育为梁,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创新平台、新型研发机构、世界一流大学、科技型企业、科技金融、高水平创新人才、一流创新环境为柱,搭建科技创新的“四梁八柱”。
实施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平台化、国际化五大策略,巩固提升汽车、临港装备2个战略性支柱产业,培育壮大生物医药、新能源、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空天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做强航运贸易、金融商务2个生产性服务业,打造“2+5+2”现代化产业体系。
涌创新春潮,启产业新程。为加快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南沙方案》落地落实,南沙区拟于2025年1月召开广州南沙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大会。
南沙,已成为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闫军威和他所创办的广州远正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正智能”)的“福地”。
自2011年落户南沙科技创新中心南沙湾园区以来,远正智能的专利技术已在数百个项目中应用,公司也成功登陆新三板并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在南沙科技创新中心的几大园区里,这样的故事并不鲜见。专注于声学特征及病理形态识别垂直细分市场的广州科慧健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慧健远”)被评为种子独角兽企业;广东华工碧水环境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水葫芦资源化成套技术成为同类领域首个获批专利,公司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南沙科技创新中心是广州南沙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南沙下属南沙产发公司(以下简称“南沙产发”)旗下专业孵化载体,现已基本形成“一中心多园区”的布局。
目前,南沙科技创新中心已成功孵化超100家科技企业,其中包括2家新三板上市企业、12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要素不断集聚发展,成为南沙科创产业互促双强的重要承载地。
两大高校加持南沙湾园区新兴动能持续涌现
远正智能是华南理工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企业,专注智慧节能、智慧安全、智慧资源三大领域。2011年,公司响应学校号召迁入南沙科创中心广州现代技术产业研究院(以下简称“产研院”)。
产研院是由教育部与广州市政府共建、华南理工大学牵头建设的高新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落户南沙科技创新中心后,华南理工大学组织一批科研成果到南沙孵化,远正智能正是其中之一。
“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南沙的支持,不仅为我们提供软硬件都很好的科创中心作为办公研发场地。”闫军威回忆道,“刚到南沙,南沙就把行政中心大楼的智慧节能项目交给远正智能来做,帮助我们的技术加快落地,成果在后续多个项目中推广应用。”
“目前,远正智能的专利技术成果已经在数百个项目中得到应用,累计为项目节省电费超10亿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5万吨,很多项目都已经成为行业和领域的标杆项目,为行业和领域的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闫军威介绍说。
除了产研院,中山大学南沙研究院也落户在南沙科技创新中心。该研究院是广州市和中山大学共建的科技创新产业基地研发机构,已累计承担或参与国家、省、市、区各级科技计划40多项,孵化生物医药高科技企业28家,建成完备的创新药物临床前研发体系。
目前,南沙科技创新中心南沙湾园区(以下简称“南沙湾园区”)已聚集了广州现代产业研究院、广州中大南沙科技创新产业园、华南技术转移中心3大科研孵化技术平台,引进有优力检测服务(广州)有限公司、国家碳计量中心广东分中心、科慧健远、远正智能等高新科技企业40多家。
看好南沙前景,百旺信智算中心将绿色、智慧、高效存算一体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项目落户南沙湾园区。“我们相信南沙未来在区域创新、产业转化、国际合作的广阔发展空间。”百旺信智算中心市场总监肖成伟表示,“南沙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拥有独特的交通和物流枢纽位置,深度融合粤港澳的产业链、供应链以及国家层面的政策引导和鼓励。”
目前,该项目实现了高密智算承载,机柜上架率超过40%,现有智算规模超过1000PFIops,每秒总共能够进行100亿亿次的浮点运算,满足生成式AI、自动驾驶、图像处理、科学计算等高性能场景的应用需求。此外,项目通过自研的绿色科技创新技术应用,实现了年均PUE值1.21的节能成效。
“研究机构、央企、外企、大型民企等多种企业类型入驻,很好地整合了各方资源。”这是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华南区域广州运营中心落户以来其总经理廖满生的最大感受。“在南沙产发的对接下,我们与园区企业进行了多方面的交流接触,促进了业务的发展。”
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是国务院批准,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计量等是其主营业务。“今年落户以来,公司业绩得到两位数的增长,我们稳固了港口码头的主营业务。”廖满生表示,“未来,我们将加强与华润、珠电、广船、广州港等龙头企业以及各大新兴领域企业的合作,积极拓展各种新兴业务。”
越来越多“国字号”“省字号”落户,成为南沙湾园区发展的一道亮眼的“风景线”,也为南沙科技产业发展带来更多种可能性。
华南技术转移中心通过导入知识产权服务和交易、检验检测、研发设计等科技服务资源,打造立足南沙、面向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华南的技术转移交易综合平台,截至11月已推动1172项关键技术成果对接转化,累计促成技术交易额达8亿元。
国家碳计量中心(广东)也在今年3月落户南沙湾园区。作为国家级碳计量领域重要基础设施,国家碳计量中心(广东)将加快建立全省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为实现温室气体排放“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提供广东方案。
“一中心多园区”加快成熟助力科技产业互促双强
南沙产发是南沙区属国资背景的产业开发运营综合服务商,于2023年11月正式挂牌成立,其前身为广州南沙置业有限公司。
近年来,随着公司定位的调整,南沙产发坚持创新探索产业服务新优势,积极打造“南沙科创中心孵化器”和“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区内产业主体提供全链条服务,提升孵化载体能级,打造企业人才发展新高地。
目前,南沙产发旗下的南沙科技创新中心已形成了“一中心多园区” 的产业格局,产业领域覆盖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航空航天、智能驾乘、文体教育等,全方位服务和促进南沙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在南沙大岗穗港智造基地,由南沙产发主导建设的中科空天飞行科技产业化基地是全国民用自主研制的最大推力固体火箭生产基地,目前已交付航空航天“独角兽”中科宇航使用,帮助其力箭一号运载火箭完成量产并实现“五战五捷”。未来还有望牵引测控运维、发射服务、关键部件等上下游企业构建全产业链集群,助力广州打造中国航天的第三极。
在生物谷片区,区内首个可分割转让产业用房的生物科技领域高标准科技园区——南沙横沥生物医药产业园已正式开园,涵盖肿瘤治疗药物、干细胞治疗、三类医疗器械、器械新材料等领域的首批7家生物医药企业已集中签约入驻。
未来该园区还将重点导入高附加值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眼科治疗、新型制剂等创新型企业和前沿型项目和平台,并引入一批服务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促进南沙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的形成。
今年8月,经过不到一年的建设,立昇科技南沙研发制造基地投入使用,这是南沙产发继南沙科创中心横沥生物医药产业园、中科空天飞行科技产业化基地后,主导建设的又一个定制化产业载体。
立昇科技是广汽集团与立讯精密于2023年6月合资设立的企业,目前已实现多个汽车核心域控部件研发与生产的本地化,助力南沙汽车产业集群生态链转型升级。
除了积极推进几大定制化园区建设,南沙产发也在发力园区运营,助力产城融合。南沙湾园区“共享专线”线路开通后,单程出行时间缩短20—30分钟,实现地铁与园区之间的“无缝衔接”,确保入园企业员工享受到更迅速、更优质、更便捷的出行服务。
国际化人才社区提供了1000套可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并为入住客户提供一站式集成服务,同时还设有独立食堂以及24小时便利店、篮球场、羽毛球场等便民娱乐设施,满足多样化的日常用餐和娱乐需求。
在南沙横沥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为解决入驻企业体量大、停车难的难题,园区内建设了一栋机械停车楼,可提供294个车位,存取车最快仅需一分钟。
南沙产发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专注精细化、专业化开展产业园区运营管理,打造标杆特色产业园区、孵化器,增强产业发展粘合度,推动南沙科技产业互促双强,激活湾区之心产业发展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