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远洋捕捞”,此前引发市监总局、发改委、最高检接连关注,而这一次,国务院针对“大量异地执法”明确发声:2025将展开专项行动…12月16日,国务院以“加快落实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为主题,进行第十一次专题学习。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听取讲座和交流发言后指出,2025年,要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稳预期强信心。要强化执法监督,关注罚没收入异常增长、大量异地执法、大额顶格处罚等情况,审查核实相关执法行为,有问题的要及时纠正。强化信息技术运用,提升执法监督效能。罚没收入关系企业百姓切身利益,一些“过罚失当”“以罚增收”“逐利罚款”事件引起社会空前关注。尤其是今年围绕“远洋捕捞”的讨论较多,浙江省人民检察院近期的一次发布会上披露的“警察私自跨省带走企业家并索取财物”案例,引发热议。虽然不能简单地认为罚没收入增长等同于逐利执法,但实践中一些地方罚没收入异常高增长已经引起了中央部委警惕。李强指出,现在一些领域和地方滥用行政裁量权、执法不公正的现象仍然存在。要从群众和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进一步完善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规范权力运行。李强强调,规范行政执法需要常抓不懈,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完善制度规则、强化执行约束,不断提高执法能力水平,切实维护群众和企业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明年将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解读称,这意味着既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又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将有效维护好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着力为各类经营主体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直销行业一直深受“远洋捕捞”和“异地执法”之殇,不少直销企业或多或少都遭遇过,虽然很大程度上源于行业的特殊性及其所面临的法律环境,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甚至对地方经济发展和营商环境造成了损伤。中国保健协会直销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中国直销问题研究专家胡远江曾表示,直销行业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法律界定存在模糊地带,直销与传销之间的界限并不总是那么清晰。直销行业一直以来都需要一个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规范的执法和监管行为能够减少企业的不确定性,不仅能够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还能够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推动行业的转型升级。笔者认为,除了目前行业的特殊性以及模糊的边界感之外,行业之于公众的信息不对称是引发部分公众对直销行业存在误解的主要原因,公众将其与传销混淆,这种信息的误差和误解进一步增加了直销企业被误判的风险。在信息披露和信息对等方面,是需要直销企业和相关从业者共同付出更多努力的。需要明确的是,异地执法是一个正常且必要的执法现象。个案的叠加和问题的暴露引起相关部门的重点关注,无论对于优化营商环境,还是切实维护群众和企业的合法权益,都是积极的信号。明年将开展的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将是标本兼治的开始,这样的专项行动,对直销行业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利好。